
希尼尔翻译公司小编整理的新闻报刊文体句法特点及翻译
发布者:青岛希尼尔翻译公司 发布时间:2019-05-27
新闻报刊文体句法特点及翻译
1.扩展的简单句
扩展的简单句,即通过使用定语,状语,同位语等成分对简单句加以扩展。简单句的使用有助于清楚地表述事情的发展,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,也易于记者写作。然而,记者有时因字数限制或为了节省版面,会向简单句中塞入尽可能多的信息,这就可能改变句子的句型结构,使看似简单的句子变得复杂,也给翻译造成了困难。为了适应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,充分发挥汉语精炼的优势,翻译时,可以将冗长的扩展简单句拆开来,分成几句话表述。
2.频繁的被动语态
英语新闻报刊文体一方面倾向于用主动语态,这样可以给读者一种直接感,使叙述具有直言不讳的效果;另一方面,被动语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。因为新闻报道中读者所关心的往往是施动者(动作的发出者)的情况,比如在有关灾难,战争,事故等报道中,读者关心的是伤亡人员,与之相关的具体数字或进展等。因此,被动语态在新闻文体中的使用频率多于其他文体。翻译中,可以灵活处理新闻报刊文体的被动语态,除非有必要突出受动者(动作的接收者),否则不要译成被动语态。
3.平实的语言
新闻撰写要求作者排除个人的情感和倾向性,保持客观性。另外由于新闻报刊要面向社会各个层面的读者,因此要求语言平实易懂,忌用夸张的形容词和副词,忌用激情的文句。近年来,英语新闻文体中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口语词汇甚至俚语,行文也越来越接近谈话体,这是新闻文稿适应广播电视文稿需要的结果。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,要尽量选用通俗易懂的平实语言去表达。"
四.新闻报刊文体汉译要点
1.充分理解原文
英语新闻报道涉及社会中的各个行业,在翻译时,充分理解原文是优秀译文的前提,要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要有一定的可读性。这一方面要求准确把握语句的含义,多查资料,充分理解,不能望文生义,另一方面也要求汉语的表达要清楚明确,流畅通顺。例如:
Their accent could not fool a
native speaker.(译文1:他们的口音不能愚弄本地人。译文2:本地人一听他们的口音便知道他们是外乡人。)
译文1是表层的翻译,没能在充分理解原句的基础上深入到深层的语义关系中,可读性不强。而译文2经过表达方式的调整,使语义与原文对应,可读性较强。
2.注意翻译技巧
异化和归化是翻译的两种常用方法,可视为直译和意译概念的延伸。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,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,将视野扩展到语言!文化和美学等层面。[1](P33)对于新闻报刊英语的翻译,什么情况下用异化,什么情况下用归化,应视原文的情况而定,必要时,可将两者并用互补。严格的异化翻译包含新闻文体中的条约,法典,规章制度,政府公文,政治论文及文献等。在新闻报道和分析!报刊特写的翻译中,一般也采用异化翻译,但要注意汉语语句的清晰与流畅,考虑文章的可读性。例如:不能完全对等,就要采用归化翻译法。例如:
The only way out is fig-leaf
diplomacy.(唯一的出路就是维持体面的外交。)
其中,“fig-leaf”原意为无花果树叶,源自《圣经》,当亚当和夏娃知道自己是赤身裸体时,便用它们来做遮羞的裙子。因为这个典故并不一定为多数中国人所熟知,翻译时就采用了归化法译成了/体面的(外交)。如果异化为“无花果树叶(外交)”,则令读者费解。同样,在英语新闻报刊的翻译中,有时会遇到一些长句,这时可以打乱原文的顺序,分成若干个小的语言单位,按照汉语的习惯,以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重新组合句子。这样可以打破原文句子形式的束缚,使句子自然流畅。新闻报刊英语的特点决定了翻译新闻报道时,译文不能太俗或者太雅。“太俗”就是近似于口语体英语;
“太雅”指太靠近庄严体正式英语。[3](P18)
接近现代汉语新闻文体应该是我们翻译英语新闻文体的准则。翻译时还应密切注意原文的语调。一般来说,各类新闻题材的作品都是为提供“事实”或发布“消息”,译者与原作者一样应避免使用感情色彩浓厚的激情词语或语句,不要掺杂个人的情感。
3.考虑翻译中的文化因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